长川科技22Q1净利润增长60%(长川科技股票目标价2022)

                 
文章简介:  长川科技: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7110万元 同比增加60.1%  长川科技(SZ 300604,收盘价:31.29元)4月28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,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.38亿元,同比增加8

  长川科技: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7110万元 同比增加60.1%

  长川科技(SZ 300604,收盘价:31.29元)4月28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,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.38亿元,同比增加82.37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110万元,同比增加60.1%;基本每股收益0.12元,同比增加71.43%。

  长川科技(300604)1Q22财报点评:业绩大幅增长 内生外延加速测试平台化

  类别:创业板 机构: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:王聪/舒迪 日期:2022-05-15
  本报告导读:
  受益产品放量,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。外延并购EXIS 完善分选机布局,多品类发展加速测试设备平台化,未来业绩将深度受益。
  投资要点:
  维持“增持” 评级,下调目标价47.99 元。公司产品覆盖测试机、探针台和分选机三大主要测试设备,充分受益国产替代,上调2022-2024年EPS 为0.74/1.11/1.44 元(原预测值2022-2023 年为0.51、0.66 元)。
  考虑到公司收购EXIS,测试设备营收加速提升,参考半导体设备行业估值,给予其2022 年11 倍PS,下调目标价47.99 元。
  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,盈利能力持续优化。22 年Q1营收5.38 亿元,YOY+82.37%;归母净利润0.71 亿元,YOY+60.10%;毛利率53.09%,同比减少0.88pcts,公司虽然毛利率略有下降,但受益于产品放量,整体业绩大幅增长,盈利能力持续提升。
  外延并购EXIS,完善分选机品类,扩充优质客户资源,公司业绩深度受益。公司拟发股收购长奕科技约97.7%的股份,间接百分百控股EXIS,从而布局转塔式分选机,并拟募资2.77 亿元开发新型转塔式分选机的共性技术,在原有重力式、平移式基础上完善分选机布局,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。公司还借并购获得Broadcom、NXP 等优质客户资源,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长。
  公司以测试机为核心,多品类发展,实现测试设备平台化,成长空间持续打开。公司核心业务SoC 测试机持续突破,并通过两次并购完善AOI 光学检测和分选机布局,募投项目新一代探针台也有望实现产业化突破。公司内生外延,持续拓展业务面,未来成长可期。
  风险提示。中美科技摩擦反复;大客户导入延迟。

  长川科技(300604):22Q1业绩超预期 高研发投入产品认证加速

  类别:创业板 机构: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:代川/孙柏阳/耿正 日期:2022-04-30
  核心观点:
  2022 年Q1 营收达历史最高值,超市场预期。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,22Q1 公司实现营收5.38 亿元,同比增长82.37%;实现归母净利润0.71 亿元,同比增长60.10%;扣非归母净利润0.62 亿元,同比增长46.69%。公司在行业淡季保持高速增长,22Q1 营收达到了单季历史最高值,系公司数字测试机和探针台贡献新的业绩增量。
  高投入、高产出,盈利能力保持稳健。22 年Q1,公司研发费用1.16亿元,同比增长92.3%,研发费用率21.54%,公司产品进入下游认证突破的加速期。22Q1 公司毛利率53.09%,较去年同期下降0.89pct,系营收结构变化所致;实现净利率16.25%,继续处于相对高位。公司在保持高研发费率情况下,本期销售费率6.92%,同比下降4.05pct;管理费率6.42%,同比下降1.24pct,费率管控良好。
  行业景气度高,公司“自研+并购”模式快速成长。测试机领域,公司产品包括模拟测试机、数字测试机等,产品性能指标领先,具有成本优势,21 年测试机营收4.89 亿元,同比增长174.3%。分选机领域,公司产品包括重力式、平移式和测编一体机,产品矩阵完善,21 年分选机营收9.36 亿元,同比增长67.6%。探针台领域,公司并购STI 后形成互补,STI 在2D/3D AOI 领域为公司带来有效增量,且在客户和渠道端助力公司海外布局。
 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。预计公司22-24 年营收分别为27.5/37.5/49.2亿元,EPS分别为0.78/1.14/1.55 元/股,对应PE分别为40.6/27.9/20.6倍。考虑到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较高,公司产品线持续拓宽,给予公司2022 年合理PS 12 倍,对应合理价值54.58 元/股,维持 “买入”评级。
  风险提示。技术开发风险、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、存货跌价风险、下游客户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
说明,文章数据引用权威财经媒体,比如东方财富网,新浪财经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