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,327国债期货事件多空交战情况回顾

                 
文章简介: 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
1992年12月28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。此时,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,交投清淡,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。
  1993

 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


       1992年12月28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。此时,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,交投清淡,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。
  1993年10月25日,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。与此同时,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。
 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,国债期货飞速发展,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(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、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)。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、煤炭、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,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。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.8万亿元。
  在“327”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,上证所“314”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,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。
  1995年2月23日,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,加之“327”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,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。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.50价位封盘失败、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。16点22分之后,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,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,将价格打压至147.50元收盘,使327合约暴跌38元,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,造成了传媒所称的“中国的巴林事件”。
  “327”风波之后,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、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。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,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,并于5月10日酿出“319”风波。5月17日,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,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。至此,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。

  327国债期货事件多空交战情况回顾:


  第一回合:建仓做空
  空方在判断“保值贴补率”不可能再次提高,在145元附近大举做空(因为当时已经很高了,经济发展的趋势势必使政府减息,因此他们强力做空)。
  多方则为财政部的直系券商,这些券商及其客户开始大举建立“多头头寸”。
  第二回合:“辽国发”叛变
  辽国发的高岭“临阵叛变空翻多”,高岭首先调集3个亿资金(放大100倍做国债期货相当于300亿资金),准备继续大举做空,与多方决一死战。
  当他确知“保值贴补率”最终被提高到12.98%后,当晚,他买通了许多别的单位席位上的“红马甲”,在第二天早上立即将其50万口“沽单”平仓同时追加“买入”50万口反手做多,100万口买单将327国债的价格封到152.50这个绝对涨停板上。
  第三回合:破釜沉舟
  当327国债被冲到152.50的涨停价并被封死时,万国证券全线亏损并爆仓,管金生指挥万国证券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6个红马甲,在收盘前15分钟,挂出1000万口空单,将327国债的价格打回147.50,将所有跟风多头杀得立即爆仓,而万国证券立即扭亏为盈并反过头来赚了几个亿。
  管金生操作是明显违反当时的规定,证监会紧急开会,宣布当天最后15分钟交易不算数,万国证券遭受灭顶之灾,亏损14亿,被申银证券按照规定重组。

说明,文章数据引用权威财经媒体,比如东方财富网,新浪财经等。